江苏作为先进制造业高度集群化大省,既是大宗物资材料的需求方,也是大件产品的供给方。近年来,江苏大件运输需求增长迅猛,2023年全省总办件量26.9万件,2024年截至目前已达13.8万件。而南京2023年大件运输总办件量达到26789件,2024年截至目前也有15116件。不断攀升的大件运输许可需求既是无数地方重点企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的呈现,同时又给全省大件审批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近年来,江苏不断优化大件运输审批服务流程,改造交通基础设施,探索跨省一网通办、水陆联运等机制创新,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助力。今天我们一同关注在制造业门类齐全的江苏,如何畅通大件运输、助力制造业发展,跑出江苏“加速度”:
近年来,不仅是南京,整个江苏,大件运输需求增长迅猛,总量居全国前列。大量的审批工作中,有没有什么难点问题?有解决方案吗?
周琪:之前,南京大件运输服务和监管工作存在审批时限长、运输通道不顺畅、事中事后监管手段相对单一、大件生产环节与运输环节完全脱离等等问题im电竞。针对问题,南京坚持“打通堵点、纾解痛点”作为优化大件运输营商环境的突破口,以“十项举措”为统领,推进以“信易批”“一对一”为基础的大件运输分类服务、分类监管机制建设,实现精准、分类、协同、智慧等服务与监管,为打造行业服务高地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十项举措”里,我们提出“压时限”的要求,就是市内运输大件审批2个工作日内办结,其中评审、验算、加固改造、勘验勘测等法律法规允许的必要审批流程外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另外,为解决总重120吨以上大件运输车过长江问题,我们提出“畅通道”的思路,南京市交通运输局2023年开展专项科研课题攻坚,通过多方案比选和技术论证,决定利用可移动工装车辅助大件运输车从板桥汽渡过江。
大件运输车通行板桥汽渡目前存在一个技术难题,即渡船与码头间形成一个倒三角的夹角,超长的货车在行驶上船的过程中会造成轮轴悬空,带来很大风险。为此,我们开展课题攻坚,利用工装车找平码头与汽渡船之间的夹角,确保大件运输车每个轮轴都能实际承担荷载,安全平稳行驶上汽渡船,目前已进入实物载荷实验阶段。
科研项目一旦研究成功投入使用后,有望解决超过120吨大件经公路运输合法过江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营商环境、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对大件运输服务工作也带来了重重挑战。高效对接的背后,是南京关于大件运输的创新改革。刚才我们看到了交通运输部门在解决大件运输存在问题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请周支队长详细讲一讲“十项举措”,如何从多个方面畅通大件运输,助力产业发展?
周琪:之前介绍了十项举措里的“压时限”和“畅通道”两项举措,下面再重点介绍三项举措:
第一项是“抓生产”控源头。我们全面梳理了本辖区重大装备制造企业,确定重点大件生产企业,并持续更新名单。列为重点大件生产的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落实装载配载安全主体责任,如实登记车辆证件信息,做好计重、开票、登记等规定动作;二是生产企业要出具《大型不可解体物品调运单》,执法人员将在勘验中核查;三是大件生产企业应对承运企业建立约束机制,掌握承运企业资质底数,督促承运企业合规装载、规范运输,严禁未经许可及车证不符车辆出厂(场)。
第二项是“一对一”强服务。对重点大件生产企业,我们不仅要求其履行义务,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审批部门指定联络员与生产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了解企业需求、根据生产计划靠前服务,将线路勘测、桥梁验算、技术评定等耗时工作在产品生产阶段同步开展,缩短产品制成后申请运输证的时间,确保生产出的大件物品能及时运出。
第三项是“信易批”提效率。构建基于“守信加分激励、失信减分惩戒、修复补分救济”原则的“信易批”体系,实施分类审批、差异化监管措施。
大件运输许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优质的许可服务、规范的运输监管是体现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重要指标,我们将在这两方面持续发力。
交通执法部门对企业的“定制服务”非常贴心且高效,坚持优服务、强监管两手抓,可以说是大件运输的南京经验。请问还有哪些方面的重点工作率先在南京市内试点应用?
周琪:南京交通执法部门坚持超限运输管理“合则规范,违则治理”总体原则,积极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服务和监管工作。
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优化许可服务,在省大件办支持下,优化提升审批服务系统,开发智能选线规范路线字段标记功能和远程勘验功能;完成大件运输起运报备模式研究;持续完善“信易批”数据库扩大服务面。
另一方面利用科技手段助力运输监管。目前已实现利用不停车自动称重等系统与大件审批系统数据自动比对,重点打击大件运输未经许可擅自行驶公路等违规行为,实现动态监管。研究开发探索利用车辆北斗定位数据与公路坐标自动比对,辅以起运报备,以科技手段实现对大件运输车辆的实时监管。
今年是南京交通综合执法“高质量发展年”,全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将进一步推进交通强国综合执法改革试点成果转化、继续深化“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新模式建设,以更高站位、用更实举措争当先行示范、推动提质增效,为交通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作出积极贡献。